財務決策 避免心理因素

時間:08/12/2013 瀏覽: 2572

你是否長期的面臨財務困境?莫名其妙的花太多錢?總是金援你的孫兒卻沒有得到結果?不願設立遺產規劃?

華爾街日報報導,根據財務顧問與心理治療師的經驗,許多人之所以面臨各種財務問題,追根究底都是導因於心理因素。紐約精神治療醫師沃德(Karol Ward)表示,「你的心理會影響你處理金錢的方式」。

該報導整理出下列三種常見影響個人財務決策的心理毛病,及相應的解決方法。

★過度消費。沃德曾有一名年輕的女性客戶,一直想交男友卻因孩提時代受過傷害而難以信任他人。這名女性每晚下班後就逛街打發時間,結果買了一堆她不需要的衣物。

她後來尋求沃德協助,希望擺脫債務與重拾財務自主權。沃德則藉治療過程讓她發現,她對信任他人的恐懼感、自身感到的孤獨感,及過度消費的行為其實都息息相關。

沃德分析,過度消費的行為通常跟個人管理負面情緒的能力、錯誤判斷他人對自己的觀感,及控制衝動消費的能力有關。「許多過度消費的人都是購買自己並不需要的物品,他們只是『感覺』自己必須買下那些東西。」

沃德表示,客戶一旦意識到自己不理性消費的行為,就有希望做出改變。「他們可在結帳前問問自己,『我現在感覺如何?』或『我為什麼想要購買這項物品?』」

芝加哥金融心理學家馬丁(Marty Martin)通常建議客戶,若當下特別想要花錢,但有意識到自己處於情緒亢奮狀態,最好先抑制購物慾望,等冷靜下來再做決定。「你可以先試著打坐、禱告或從事其他體能活動,總之先讓自己免於處理任何財務決策。」

★無條件金援子女。夏威夷金融心理學家克隆茲(Brad Klontz)指出,許多父母為協助成年子女解決財務困境,反而對自己造成沈重的財務負擔。

他舉例說,曾有一名75歲的女性客戶,為支援52歲的兒子創立事業,在五年內總計給他15萬元,但這些錢最終都付諸東流。當她的兒子又朝她要5萬元創業,她發現自己雖不願意卻開不了口拒絕,而她自己的財務狀況也因長年資助兒子亮起紅燈。

南卡州財務規劃師布考斯基也說,許多祖父母輩的客戶為幫孫兒支付學費或度假開銷,背負大筆信用卡債,或甚至花光最後一點的退休積蓄。

克隆茲指出,父母與祖父母長期讓孫兒予取予求的習慣,恐令他們難以突然停手。但打破這種惡循環的最重要一點,是瞭解到這種行為只會助長孫兒的需求,使事態愈來愈糟。

他建議,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套退出機制,譬如在六個月內逐步減少金援數目,或嘗試透過其他方式提供協助,如安排諮詢職涯顧問或心理治療師。

布考斯基通常建議客戶慢慢減少對子女的金援,並在他們找到工作且生活上軌道後完全抽手。「在那之後父母還是可以不定期的給子女送禮,但前提是他們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任。」

★鴕鳥心態。聖地牙哥財務顧問艾迪(Peg Eddy)見過不少深陷財務困境的客戶,但它們往往自認事態會自動好轉。「有些人似乎認為世界上存在一種『金錢仙女』,會在他們年滿65歲後出面幫助他們度過難關。」

這種鴕鳥心態使他們毫無財務規劃,最終在退休後成為子女及家人的負擔。許多人也因此沒做或沒有更新遺產規劃,導致家人在他們意外過世後受苦。

路易斯安納州財務規劃師林賽(Lauren Lindsay)表示,許多人不願正式立一份遺產規劃,是因為他們不願想到死亡,或不願去想誰應擔任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等頭痛問題。「但什麼都不做的問題在於,州府將代替你做決定,而他們的決定不見得與你合拍。」

最常見的情況是,州府不會考慮把你的資產捐給慈善機構,也不會知道你不想跟哪些親戚分享財產。

新墨西哥州財務顧問勞倫斯(Judy Lawrence)則建議客戶「面對現實」,根據自己的真實收入來規劃一套財務方案,譬如逐步償還貸款與儲蓄退休基金。


資料來源:worldjournal 

图片翻摄自网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特別推薦

打開微信,使用 “掃描QR Code”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

親愛的商家負責人: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?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,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、社區活動、消費情報、專欄寫作...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。請電(626)280-8588,獲得更完整的訊息。